学习工具

『一条鞭』基本信息(拼音、读音等)

简体
繁体一條鞭
拼音yī tiáo biān
怎么读

『一条鞭』的意思和解释

    明代田赋制度。比喻删繁就简,条贯划一。

一条鞭是什么意思国语词典

  • (1)明神宗时,张居正所实行的征税法。将人民应出的租税与力役的折价,并为一条,按亩征收。
  • (2)比喻去繁就简或事权统一。【造句】:「为了争取荣誉,班长提出一套一条鞭的管理方法。」

一条鞭是什么意思引证解释

  • 明 代田赋制度。 嘉靖 时于地方试行新法,以各州县田赋、各项杂款、均徭、力差、银差、里甲等编合为一,通计一省税赋,通派一省徭役,官收官解,除秋粮外,一律改收银两,计亩折纳,总为一条,称一条鞭法。 万历 年间 张居正 执政,推行于全国。见《明史·食货志二》。 清 代因之。明 徐渭《会稽县志诸论》:“余闻诸长老云,徭赋之法,盖莫善於今之一条鞭矣。”清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书河南府施志后》:“《明史》言,国初有里甲、均徭、杂汎三等,嘉靖时行一条鞭法,量地计丁,丁粮毕输於官。”

一条鞭是什么意思网络释义

“一条鞭法”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,由桂萼在嘉靖十年(1530)提出,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(1581)推广到全国。新法规定:把各州县的田赋、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,合并征收银两,按亩折算缴纳。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,方便征收税款。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,进而增加财政收入。“一条鞭法”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,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。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,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。